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首页

关于开展第十五届(2014年)

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促进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办学经验总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第十五届(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有关要求如下:

一、征文内容

本届论文以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实现中国梦为主题,以探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重点内容。论文选题可参考《选题指南》(见附件1)自行确定。

二、征文要求

1.论文写作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清晰,有必要的事实、数据或典型案例。研究方法提倡科学多元。

2.论文字数一般应在4 000字左右,以6 000字为限。

3.论文结构:标题,作者,学校,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4.除已参加过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的文章外,符合上述要求的论文皆可参评。发表过的论文,在文头注明发表的报刊名称和期数,或收入的书籍名称和出版社。

5.参评论文需填写《参评论文基本情况表》(见附件2)电子版,与论文电子版一同交所在二级学院(部)。

6.填写《参评论文基本情况表》时,注意填上论文在“参考选题”中的分类序号。不在参考选题范围内的选题,可不填写。

三、评选办法

1.活动主办方聘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依据科学、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加强活动组织管理,做到所有参评论文无一遗漏。评委会将严格评审程序,保证评审质量。

2.本次论文评选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一等奖获奖比例约1%;二等奖获奖比例约10%;三等奖获奖比例约20%;优秀奖若干。获奖作品将颁发由主办单位盖章的第十五届(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获奖证书。

3.获得一、二等奖的论文将编辑出版第十五届(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集,或收入正式出版光盘。

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设立专门栏目,选登获奖论文。

5.主办单位对组织参评工作卓有成效的部门和院校颁发组织奖。

四、相关说明

1.各二级学院(部)务必于2014年8月8日前将参评论文和评审费交职业教育研究所,由职业教育研究所统一报送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本次论文评选活动于10月31日前公布获奖名单并寄发获奖证书,详情见教育部网站(www.moe.edu.cn)、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www.cvae.com.cn)、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学会网)(www.chinazy.org)、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www.tech.net.cn)、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网(sv.hep.com.cn)。

3.每篇论文交纳评审费160元,随申报材料一并缴纳。

联系人:樊晖 郭润娜

电 话:13279102202 13891086735

办公电话:(029)33680035

E-mail:149392502@qq.com sophiegrn@163.com

附件1:选题指南

附件2:参评论文基本情况表

职业教育研究所

2014年6月17日

附件1:

选 题 指 南

A——宏观问题研究

A01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围绕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关注职业教育原理,就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本质、价值、功能、体系、内容等开展理论研究。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终身化发展;关注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协调发展;关注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社会评价尤其第三方评价、职教法修订;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前沿研究。

A02职业教育宏观管理

围绕党的十八大和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就其提出背景、战略布局、发展目标、改革思路和任务等重大主题开展相关研究。着重研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制度设计和理念创新;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教育基本使命的改革创新;以及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转变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等。

A03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围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研究。关注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制度、中高职衔接制度、集团化办学制度、终身职业教育制度;关注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职业教育表彰和奖励制度、职业教育科研制度;关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

A0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就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架构,包括不同层次类别职业教育的基本结构、布局,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相互之间及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关系开展研究。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与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行业企业对接合作的机制,投入保障、办学体制,学校管理、考试招生、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培养培训与管理、质量评估与保障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采取保障措施,如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外部环境的重大政策,提升职业院校基础能力的重大工程等进行理论研究。

A05中、高职教育衔接发展及其与普通教育的沟通

围绕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开展研究。关注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关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关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措施,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A06职业教育经费与基础能力建设

围绕职业教育资源保障,从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经费分配、经费投入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经费管理,以及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标准、生均培养标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经费管理考核标准、基础能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经验总结。

A07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和民族职教

围绕职业教育与区域关系,就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区域政府的职业教育发展职责和民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对策等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和民族职业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标准。

A08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围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战略要求,就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使命、目标和途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农科教结合;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区域合作;涉农专业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关注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建设评价体系及职业院校在建设面向农村职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机制。

A09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

围绕整合资源,优化效益,就产教合作、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东中西部合作、城乡统筹发展,及职业学校利用教育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突出关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体制机制创新、政策保障和集团化办学效益的新型评价标准以及具有示范效应的职业教育集团案例分析;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案例。

A10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围绕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战略要求,就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校企合作制度化、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承担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任务的责权利、相关优惠政策与监督机制、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途径和保障措施等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A11终身教育

围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战略部署,就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展研究,关注职业院校参与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城乡社区教育、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总结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实践经验。

A12职业教育历史和国际比较

围绕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立足比较和借鉴,就职业教育思想流派、职业教育发展沿革、前沿课题、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职业教育改革理念、政策、制度、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等开展历史和比较研究。

B——院校发展研究

B01党团建设与工会工作

围绕职业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就职业院校的党建工作思路、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扩大党组织和工作覆盖面的经验和做法、党团建设和工会工作考核标准等开展研究;以树立蓬勃向上的校风、校貌为目标,总结分析学校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和工会的优秀工作经验。

B02德育和人文素养建设

围绕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德育内容、方法与途径,德育工作机制、德育队伍建设(含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德育实效、学生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模式和评估体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方式、校风校纪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B03教育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

围绕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结构、提高办学自主权以及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提高开展研究。关注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理念、教育行政组织结构与人员素质、教育行政政策法规与制度、教育行政管理技术与手段;关注管理策略、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管理内容、方法与管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分析效能较佳的教育行政模式和学校管理策略。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示范校工程的建设现状、成效、特色、困难及对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教育行政效能和院校管理效能的国家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

B04职教师资建设与领导力建设

围绕包括“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专业教师进企业实践、专业带头人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企业专家指导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做法和经验开展研究和总结,探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指标和校长素质考核标准。

B05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体制机制、技能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行业企业参与机制,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以及顶岗实习、双证书、技能大赛、短期培训、在职培训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B06职业教育学生资助

围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战略要求,就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国家职业教育学生资助目标和任务、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标准和资助管理等开展理论研究,对区域和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个案研究,对国外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开展比较研究。关注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B07职业院校招生和学生就业创业

围绕招生、就业和创业工作,就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就业实效、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成功案例等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关注“双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及对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制度的研究;关注国外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B08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围绕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开展研究。关注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关注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

B09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

围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的完善,就技能竞赛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技能竞赛制度在制度本身的完善,如竞赛程序、竞赛内容、覆盖面、评估与激励作用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

C——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C01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围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开展研究,就高职教学、中职教学、专业设置、课程改革、课程与教材、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创新型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应用、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基础课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学方法、实习实训教学方法、基础能力建设、教学资源信息化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关注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C02专业建设

围绕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就建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规模、结构和内涵开展研究。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新专业目录、院校专业设置管理和专业建设规范、国家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建设,及品牌专业、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经验和专业建设评价体系。

C03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围绕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目标,就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任务、内容、组织、制度、研发流程、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就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新教材策划、研发和应用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关注国家级、省市级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地方特色教材、数字化教材及其他新形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的建设经验分析及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C04实习实训教学

围绕实习实训教学目标,着眼于提高实习实训效率,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设、实习实训内容改革、实习实训教学的设置标准与比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的政策及鼓励措施、定岗实习学生的合理报酬、劳动保护、安全等开展研究,对优秀的实习实训教学经验、行业企业在实习实训中的作用机制等开展实践与理论总结。

C05教学方法与艺术

围绕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求,就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中高职课堂教学方法与艺术、实习实训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教学效益及其质量监控等开展深入研究和经验总结。突出关注针对原理性、技术性、操作性和研讨性内容的不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关注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双向创新,关注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艺术与思想的形成。

附件2:

第十五届(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参评论文基本情况表

文章题目

论文分类

序号

(参考选题中的分类序号。不在参考选题范围内的选题,可不填本栏)

作者姓名

联系电话

单 位

邮 编

单位地址

汇款方式

[ ]邮局汇款(打钩)

[ ]银行汇款(打钩)

汇单号码

说明

请参评作者务必填写“参评论文基本情况表”后,与论文一同交至所在二级学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