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2013年学院内涵建设大会上的发言
电子信息系主任 王辉
在2012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年中,电子信息系认真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在专业建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现就主要做法从六个方面作以汇报。
一、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我系坚持以工学结合、教练融合、校企联合为切入点,积极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经过努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产训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走向成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业职业融合,课程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有两项成果获学院2012年优秀教学成果奖励。
二、全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紧抓我省建设“西部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和全球存储芯片巨头----韩国三星落户西安的历史机遇,成功申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建设和专业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系现有两个院级重点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于2012年11月顺利通过学院重点专业验收,在该专业三年建设周期中,我们曾三度申报冲击省级重点专业,虽未成功,但我们没有气馁,决心再完善、再提升,直到成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自2011年立项院重点专业以来,正在有序推进、全面建设之中。
三、突出加强课程建设。到上年末,我系通过验收的院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4门,立项在建的院级精品课程1门、重点课程1门。有9门课程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全年有6名教师主、参编教材5部,获院级优秀教材2部,我系获学院教材编写集体一等奖。在学院说课比赛、教案展评、课件评比等教学竞赛中我系先后有7名教师获奖。
四、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年内先后选派7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1名教师加入国内高校访问学者,5名教师深入企业锻炼,8名教师被评为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师。坚持专兼结合的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全年引进企业技研专家、聘认客座教授各1人,发展吸收研究员5人,聘用企业技术人员3人。积极落实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有2名教师参加博士学习,有16名教师参加硕士学习。
五、积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发挥现有实训基地保障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先后与西安三星半导体、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宁波舜宇光电、天津三安光电等企业密切接触,达成合作意向。持续推进“力神班”订单培养模式创新,合作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新增引进陕西迈信、深圳荣华两家企业,共建校内LED显示屏和LED灯具生产基地,全年合作生产单色、全彩LED显示屏150余平米、LED灯具8000余只。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等级取得新的提升,有16名学生考取全国电子设备运维工程师证书,有7名拿到ATM柜员机维修技师上岗证并就业。电子装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0.7%。
六、着力推动科研工作实现突破。以落实科研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为抓手,以科研量化考核为杠杆,坚持督导并举,努力引领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全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33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被EI收录3篇,SCI收录3篇。申报立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院级2项,教师自主开发科研项目4项。年末积极组建电子信息研究所,规划申报本年度年科研项目共7项。广大教师热衷于应用性技术研究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的能力不断提升。
回顾总结2012年的工作,我们有三点体会:
一是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首先要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质量观。这是我们工作的前提和关键。要搞清楚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确定质量标准,应紧扣职业教育特质,既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坚持与时俱进。
二是教学质量工程是一项永远与学校相生相伴的永恒工程。虽然这些年我们进步不小,但要跳出自身看,我们真的还不够强,“白板、短板”都不少。我们深知:不求质量的规模往往会昙花一现,不讲规模的质量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我们不可放马南山,应该持之以恒,只争朝夕。
三教学质量工程应该是人人动手的工程。仅靠几个有“本事”的人单打独斗不行,我们要发动人人都动起来,特别要让那些年轻同志感受到“被帮、被引、被推”的幸福与自信。如此,我们的成果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惠及所有师生,特别是为我们的学生才能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课程产品”。
同志们,2013年是我院“内涵建设突破年”,其核心还是质量建设。我们应该牢牢抓住以学生为本这条主线,围绕学生成才这一根本目标,科学规划,找准路径,凝聚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在脚踏实际中埋头苦干,为实现我院内涵建设新的、更大的突破再立新功。
谢谢大家!